低烟无卤聚烯烃电缆料配方分析|电缆料配方还原|电缆料成分分析
首页 > 低烟无卤聚烯烃电缆料
  • 了解低烟无卤聚烯烃电缆料配方
  • 模仿生产,开发新型低烟无卤聚烯烃电缆料产品
  • 配方升级,加快产业转型
  • 降低成本,缩短研发周期
  • 尖端产品开发,加快企业产业转型

低烟无卤聚烯烃电缆料相关配方

    本公司为您解决:低烟无卤聚烯烃电缆料成分分析/配方开发问题,即通过各种手段,借助大型分析仪器设备,对低烟无卤聚烯烃电缆料样品进行分析,测试出样品中成分名称、配方比例的一个逆向过程。

序号

组分名称

投料比(%)

备注

1

EVA树脂

25-30

基体树脂

2

HDPE

(见下面备注)

基体树脂

3

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

1-2

交联剂

4

(见下面备注)

(见下面备注)

阻燃剂

5

氢氧化铝

40-45

阻燃剂

6

马来酸酐接枝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

2-5

相容剂

7

(见下面备注)

0-1

抗氧剂

8

抗氧剂246

0-1

抗氧剂

9

抗氧剂168

0-1

抗氧剂

10

气相钛白粉

0-2

填料

11

(见下面备注)

(见下面备注)

光稳定剂

12

硅烷偶联剂

0-1

表面处理剂

13

阻燃母料

0-1

相容剂

备注:上述低烟无卤聚烯烃电缆料配方表中,某些成分已被我中心屏蔽,仅作参考,如需了解更多低烟无卤聚烯烃电缆料配方、成分分析、配方还原等技术问题,可以咨询我们禾川技术中心: 400-660-8959/0512-82190669,或者点此在线咨询
配方分析,即您寄样品到我中心,我中心借助各种分析仪器设备,通过各种分析手段,帮您分析出样品中各种成分及其添加比例,将样品组成,配方分析出来。
配方开发,是在配方分析的基础上的优化方案。在原材料选择,工艺调整,性能评估等多方面进行深度优化,我中心帮您调试出能达标的小试样品。

其它相关配方

技术咨询

常见低烟无卤聚烯烃电缆料配方组成

低烟无卤聚烯烃电缆料配方

一种常见的低烟无卤聚烯烃电缆料

  • 常见低烟无卤聚烯烃电缆料配方:
  • 1.基体树脂:一般选用聚烯烃,主要包括聚乙烯(PE)、聚丙烯(PP)、乙丙橡胶(ERP)、乙烯-醋酸乙烯共聚物(EVA)等。目前的改性方法有三种:共混改性、接枝改性和交联改性(过氧化物交联法、硅烷交联法、辐照交联法)。一方面引进一些极性基团如羧基,增大阻燃填充剂的填充量。
  • 2.无卤阻燃剂:
  • 2.1无机阻燃剂(氢氧化铝、氢氧化镁、无机磷系、其他类型的包括阻燃增效剂、阻燃抑烟剂及一些用量较少的阻燃剂等)
  • 2.2膨胀型阻燃剂:有机磷系阻燃剂。
  • 2.2.1无卤阻燃增效剂:磷化液、硼化物、金属氧化物、有机硅化物等。
  • 3.抗氧剂:1010,246,168等。

低烟无卤聚烯烃电缆料常见问题

1.低烟无卤聚烯烃电缆料分析精度可以达到什么程度?
低烟无卤聚烯烃电缆料领域,我分析中心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剖析和开发经验;整个项目可以达到九成以上的相似度;常见成分在1%以上可以准确定性定量。目前我研发针对客户要求可对不同产品进行开发,满足不同客户要求.
2.怎么去分析低烟无卤聚烯烃电缆料配方,分析用到哪些仪器设备呢?
我分析中心拿到样品后工程师首先进行评估(物理,化学方法),评估后制定最佳分析流程进行分离测试,在分析的过程中一般常用的大型仪器设备有:核磁(NMR),气质联用(GCMS),质谱(MS),红外(FTIR),X荧光分析仪(XRF),液质联用(LCMS),热重分析(TGA)等。
3.电缆料析出问题?
因为电缆料中增塑剂比例较高,加之为降低成本一些抵挡增塑剂的混用,实际生产中析出问题出现还是较多的。该问题主要和增塑剂品种及PVC树脂颗粒结构有关,如果增塑剂与PVC树脂的相容性差,这类增塑剂比例过高时,析出问题就不可避免。一般都会归结到增塑剂这里。其实PVC树脂颗粒形态也与此有很大关系,如果颗粒过于紧密,皮膜太厚,增塑剂就不易进入到颗粒中,从而影响树脂与增塑剂分子的“结合”。 另外,物料的混合工艺对此影响也很大。特别是混合过程中各种助剂的添加顺序及时机(温度或前面物料混合程度),对混合过程中增塑剂分散吸收以及电缆料析出问题有明显影响,这也是大家容易忽视的问题。混料时要尽量保证增塑剂与PVC树脂有充足的混合时间和一定的混合温度(90℃左右)。
4.电缆料表面粗糙问题?
表面粗糙分两种,一种是疙瘩,一种是麻点。
疙瘩主要是由一些混合时分散不均匀的粉料聚集体,挤出过程中不能塑化,被塑化的PVC物料包覆一起由口模挤出,而在电缆料中形成的。前面提到的鱼眼和未充分吸收增塑剂的PVC树脂颗粒,也会造成疙瘩现象,但一般比较小。如今配方,追求填料更细更多,填料如果表面处理不好,混合时效果不佳,出现团聚现象的几率会比较大,只不过团聚程度的大小以及电缆料中表现是否严重,是否成为了问题。麻点问题相对要复杂一些,一般认为和物料中跑出的小分子物质有关。这些小分子物质来源于树脂本身、增塑剂、润滑剂。由于挤出造粒生产电缆料时,都需要抽真空,按道理这些小分子物质应该被抽提走,但为什么还会出现呢?通过分析发现,其实这些小分子物质更多是抽真空后,物料中产生出来的,很多是来自量不是很大的润滑剂,当然也有增塑剂中的。

公司介绍

  • 1
  • 2
  • 1
  • 2
  • 3
  • 4
  • 1
  • 2
  • 3
  • 4
  • 1
  • 2
  • 3

禾川化学作为国内领先的配方技术服务公司,拥有尖端的技术研发平台、雄厚的科研技术力量以及精密的高科技仪器设备;成立至今,其下属禾川分析检测中心已经为包括500强在内众多企业客户提供一系列产品的配方分析服务,成功地为企业解决在研发中遇到的难题,突破多领域技术瓶颈;并且与化工行业上百家有规模企业建立长期技术合作;禾川化学下属材料研发中心拥有强大的技术研发团队:由数十位毕业于985、211高校的研发工程师,及多名高校教授、海外博士后组成外围专家团队;在新材料尖端领域已申请多项专利,协助企业成功自主研发高端产品项目数十项,缩短了某些领域与西方发达国家技术上的差距.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  在线QQ